近日傳出某美式賣場從南美洲秘魯進口的綠蘆筍,被衛福部食藥署檢出還有超量的重金屬,1千多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。雖然沒有流入市面,但如果日常飲食中吃到鎘污染食物該怎麼辦?
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,「鎘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,長期暴露會增加肺癌及前列腺癌的風險。」經由呼吸進入體內的鎘,高達一半會被人體吸收,造成肺部病變;如果是長期食用被鎘汙染的食物,則可能會導致腎功能異常以及骨頭病變。像是1950年代日本富山縣出現的「痛痛病」,居民就是長期食用遭鎘汙染的農作物,導致骨頭軟化、自發性骨折。
誤食遭鎘汙染食物 醫:不需過度恐慌
台灣也曾因為環境汙染,發生鎘米事件,也讓人不禁想問,如果吃到被鎘汙染的食物,是不是就會造成鎘中毒或是致癌呢?
顏宗海強調,如果吃到被鎘汙染的食物,大約只有6%會被人體吸收,而且還會再經過腎臟代謝,民眾可以多喝水,從尿液排掉鎘,其實不需要過度恐慌,「除非是天天接觸,否則不容易鎘中毒,如果民眾真的擔心,可以到醫院進行尿液或血液檢驗,就能知道體內有沒有累積鎘。」
生活中暗藏的鎘危機:吸菸與二手菸
顏宗海指出,門診遇到鎘中毒的狀況,幾乎都是因為職業上會長期接觸到鎘,像是鍍鎘金屬的焊接工人、鎘鎳電池製造人員等,一般民眾比較不容易發生鎘中毒情況,但值得注意的是,香菸中也含有微量的鎘,長期抽菸的人血液中鎘的濃度會偏高,顏宗海強調,民眾應該要避免接觸鎘,「建議民眾不要抽菸,在購買食物時,也要選擇經主管機關檢驗把關以及信譽良好的商家,比較能降低接觸到鎘的風險。」
由於鎘可用於電池、金屬塗料和塑膠材料的製作,民眾在家中應該要收好含有鎘的物品,確保孩童無法拿到;若工作與鎘有關,應注意使用防護措施保護,避免鎘塵埃吸附在衣物或身上,影響自身及家人健康。
避免接觸鎘 專家:政府把關很重要
鎘會汙染環境,進一步影響到農作物及地下水,因此應該加強環境管制,避免鎘汙染透過環境對人體健康形成「二次危害」。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表示,目前以政府的管制,再加上民眾並不會特別飲用地下水或生水,所以民眾吃到鎘的機會很少。
但姜至剛也強調,業者在進口食品時,應該自主管理,好好檢視合作廠商,從來源做好管理。而政府的抽檢和把關更為重要,如果有抽檢到有問題的食品,應該提高抽檢密度,並且做好後續追蹤,從源頭杜絕,讓民眾食安更有保障。
資料來源:康健雜誌
圖片來源:pexel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