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預防孩子在校感染新冠肺炎?醫:塑膠製品是關鍵

幼兒園群聚延燒,家長們都擔心孩子們在校感染新冠病毒,對此,臺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張鑾英教授與黃立民院長強調,兒童大都被家人或老師傳染,再傳染給家人或其他小孩或老師,因此,家中如有高風險族群要特別小心,及早施打疫苗以預防相互傳染。他們也提出預防策略:

 

1、防護(cocooning)策略:老師和家人都打疫苗預防傳給小孩。另在開始為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的美國,也觀察到疫苗施打率較低的州,遭逢delta變種病毒產生之兒童個案為高施打率州的四倍,故儘快施打疫苗,也是避免染疫的良好方式。

 

2、勤洗手:接觸他人前、接觸他人後、咳嗽、擤完鼻涕或上完洗手間後、吃東西前、要碰觸自己的眼、口、鼻前要洗手,以預防接觸傳染。

 

3、師生戴口罩,預防飛沫傳染。

 

4、小班教學、每日監測症狀、生病不上班上課、避免班際交流、開放空間教學等非藥物介入措施能有效降低疾病傳播。

 

幼兒園用具材料和COVID-19傳播是否有關?

 

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陳宗延總醫師指出,應設法盡量減少室內外塑膠製品(包括地板、桌椅、玩具或教案等),因為目前醫學公衛文獻指出,病毒可在塑膠表面是存活最久,建議室內外各種固體表面,每天勤加清潔消毒多次。

 

兒童新冠肺炎感染有什麼症狀?

 

張鑾英與黃立民表示,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症狀較輕微,與一般感冒症狀類似,無特異性。研究統計發現,0-9歲的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後,大約46%發燒、37%咳嗽,其餘流鼻水、腹瀉、喉嚨痛、頭痛等所佔比例大約10%;10-19歲青少年發燒及咳嗽比例與年幼兒童類似,唯頭痛、肌肉痠痛比例則有30-40%;另成人新冠肺炎可能出現的嗅味覺異常,兒童出現比例則不到10%。

 

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後容易重症嗎?

 

張鑾英及黃立民說明,在年齡較小(小於1歲)或有潛在疾病(如免疫低下、糖尿病、癌症、先天性心臟病、器官移植)之兒童,較容易產生重症,兒童之重症以併發肺炎居多,故血氧濃度、呼吸型態及速率是觀察重點。

 

另外,極少數兒童(約萬分之3)感染新冠病毒後2-6週,可能發生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(MIS-C),這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反應,類似川崎氏症,會出現高燒、皮疹、草莓舌和結膜炎,以及胃腸道症狀,如:嘔吐、腹瀉和腹痛等,更可能進展到心臟衰竭或休克,雖然發生率在東方人較低,但可能因病情急遽變化需在加護病房進行照護,故仍須注意。

 

兒童罹患新冠肺炎之症狀雖較不嚴重,但仍具有傳染力,可能成為潛在的傳染源,故須與家中之長者或是有慢性病者維持距離,避免接觸或是飛沫傳播,父母或是直接照顧者及老師亦須維持手部衛生,並鼓勵施打疫苗。

 

資料來源:常春月刊

圖片來源:pexels

 

 

亞洲電台(總台) 33060 桃園市桃園區中平路102號22樓(地圖) TEL:(03)220-9207 FAX:(03)220-8729

亞太電台 30264 新竹縣竹北市光明六路東一段251號14樓 TEL:(03)667-2923 FAX:(03)667-2982

苗栗服務中心 36045 苗栗縣苗栗市英才路579號 TEL:(037)322-872 FAX:(037)368-893

最佳螢幕解析度:1024×768 亞洲廣播網 Copyright 2025 © ASIAFM!Taiwa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網頁設計 by GCREATE